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、龙胜超市(Oceans)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

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™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595|回复: 0

莱纳斯 .卡尔. 鲍林——誉为营养学界的“爱因斯坦”

[复制链接]

142

主题

180

帖子

0

精华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59
获赠鲜花
579 朵
个人财富
234 金币
注册时间
2011-7-31
发表于 2020-4-10 1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友情提示: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,以防诈骗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,谢谢。
北美华人新生活

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



心理热线



新客户展示位
更多广告请点击
中文黄页


有您的支持
我们会做得更好
---Dr. Linus Carl Pauling (1901-1994)“最优化的营养是未来的药物。”---莱纳斯·卡尔·鲍林(1901-1994)/ |1 G, F2 K/ b% f( _) ^9 O' i' A$ h
2 q( b& Q+ j  x; P1 M  `
他,是20世纪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,涉足物理学、结晶学、分子生物学、医学等多个领域,是绝无仅有的“跨界大师”;他,是唯一的一位鲍林无疑是每个chemist(化学家)的偶像,尤其是搞理论化学的。可是当他想作为一个chemist(药剂师)向患者开出vitamin C的处方时,他无疑得到了美国医疗界极强的抵制和嘲笑。现在,鲍林死后十来年,基本上可以说,真理站在鲍林这一边。
0 t. ?% i' U- ?    我想在这里探讨一下医疗界为什么会对鲍林如此大的敌意,我想说的是那完全是“地盘意识”在作怪。他们批评鲍林的时候,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鲍林仅仅是一个chemist(化学家)。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这种“众志成城,一致对外”的同仇敌忾了。不过,我却必须说,这种地盘意识是必要的,或许它是保守的。但他代表了准入门槛和从业人的骄傲,它也代表了科学纠错只能是来自于内部/学术共同体。
- \; t7 ~: b; |8 F7 Y6 v
: w6 r/ m/ N7 t7 w2 T4 X6 H: p 下面附上几个网站的内容:) w/ b% ~! f, c8 @
% z; O% S9 X7 d8 \* O' r* `
1、鲍林学院关于维生素C的内容
, j6 u9 V+ ~0 Y- {8 _% e" [2 ]: u7 _
http://lpi.oregonstate.edu/infocenter/vitamins/vitaminC/6 E: x' l5 u1 M  p
# H8 g! Y: x1 z
2、Vitamin C, Linus Pauling was right all along. A doctor's opinion8 b  v/ Y  c3 {. Z
0 c6 [- O; B( ^, ?4 o: P, W
http://www.medicalnewstoday.com/articles/12154.php9 C9 Y" s2 A; R% J% e6 |

1 t  ?; G* a/ ? 3、wiki关于此事的介绍
. z2 j, \6 P; A% a6 g$ o1 e+ t) g' q+ U. Q7 n' y3 A* x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inus_Pauling      0 m# x" }$ ]% E* D
+ y! }+ K- L- C- I  h$ C7 ~- T! R' E
4、鲍林与维生素C的大论战
2 F( Z6 q' K5 n3 z3 i4 B4 Q/ ?/ @8 T0 B) u+ l/ Z6 j8 I
http://www.xici.net/u11794292/d112313248.htm
2 E& c& u! Z, p; f, O' V1 ~
$ V/ ?6 d( U, ^- G; |在美国,有一场围绕维生素C的大论战已延续了20多年,至今余波未了。论战一方的当事人莱纳斯.鲍林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,但他却被称为是“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”,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极力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。 : k) s$ n4 o4 r! b* y: n

% H0 B( \0 ~+ `; Z引发论战的人: y& \9 t: S( ^3 ^+ |

. z( Z8 d# L- Z! n; g+ _1994年8月19日,美国著名学者莱纳斯.鲍林(Linus Pauling)以93岁高龄在他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逝世。“美国之音”在播发他逝世的消息时说道:“鲍林先生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。”鲍林曾被英国《新科学家》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,与牛顿、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并肩。爱因斯坦昔日曾由衷地称赞鲍林:“此人是真正的天才。”然而,路透社在报道鲍林逝世的消息时却说,他是“本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”。1 f" h! R! H; d9 g& u: D" Y

- ]' S' }3 w' f: Q, {, t一个“最受尊敬”的科学家之所以“最受嘲弄”,在于他提出了对维生素作用的新观点,尤其是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。鲍林自称是“化学家、物理学家、结晶学家、分子生物学家和医学研究者”,他不是医生。可他偏偏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。新观点被医界拒绝1 r& z/ O; v. _( e* j" m9 a% N
  H. c$ Q7 ^- U. s' m5 u
鲍林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,于1970年出版了《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》一书。书中认为: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;维生素C可以抗病毒。这本书受到读者的赞誉,被评为当年的美国最佳科普图书。
* i' r+ |/ o- S. ~; s: w
% W) f# P& z2 g1 b3 m) V) ?可是医学权威们激烈反对鲍林的论点。有的说:“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维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观点。”有的说:“这对预防或减轻感冒没有什么用处。”权威部门也纷纷表态。例如美国卫生基金会就告诫读者:“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能预防感冒的说法是证据不充分的。”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:“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!”只有个别医学家及几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经历支持鲍林。
) m; L& L" s& h  |6 d8 l  [$ y4 k
& w$ ?; V$ {5 S" a1 Q3 F鲍林身陷重围。攻击他的人说他根本不是医生,没资格来谈论维生素C防治感冒的问题;还有人干脆把他讥讽为江湖医生,或说他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是江湖游医式的宣传。尊重他的人则叹惜他晚年“不安分”,说他完全可以安享荣耀,可他非要闯入医学领域,而离开他自己的化学“主流”太远。6 Y  V/ B! u" \' B5 f/ z0 C

, u* R6 k; x1 j" t+ I5 t1 Z然而,鲍林不管这些。1979年,他和主任医师卡梅伦博士合作出版了《癌症和维生素C》一书,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(1克等于1000毫克)或更多的维生素C,建议癌症患者“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,以此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”。他们说:“我们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将十分显著地改善癌症治疗的结果。”
0 o5 o* g0 v  P, K' a, M/ m  p7 S8 P2 m
但是,权威们更不相信这种观点。鲍林先后8次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,以便通过动物实验作进一步研究,可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每次申请都被否定,他只能靠“许多人资助”来工作。即使如此,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还是声明:维生素C对癌症没有价值。此时仍然是一些病人用自己的实例来支持鲍林的观点。
% \3 {- P" ]1 j& c! Z* ?% v8 N6 m3 b9 b
5 `! g; j* J9 [' W9 c" v* D  e1985年,鲍林又写了一本有关健康长寿的书。他在谈及“一种提高健康水平的摄生法”时,介绍了12项具体步骤,第一项就是:“每天服用维生素C6克至18克,或更多。一天也不要间断。”他认为,“这种摄生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增补维生素”,他自己则是个多年的身体力行者。他说:“1985年我写这本书时,每天服用4片营养物质加上18克维生素C。”鲍林认为,不管你现在年龄多大,每天服用最佳量的维生素(逐步增加维生素C用量),都是有益的。他说:“从青年或中年时开始,适当地服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,进行一些健身运动,能使寿命延长25年至35年”。“如果你已进入老年,服用适当的维生素并进行一些健身运动,可以期望使衰老进程减慢,延长寿命15年或20年。”他的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益寿的观点自然又一次被医学界所拒绝。剂量多少之争3 M* u: y0 a0 f0 ^3 |
, O9 J! r5 j+ P- @, t
医学权威们与鲍林的最大争论焦点在于维生素C的用量。鲍林认为,“对大多数成人来说,维生素C的最佳摄入量是在2.3克~10克的范围内。”如果需要,还可以增加到每天20克、30克或更多。鲍林认为,无论是对付病毒、癌症还是抗衰老,维生素C的用量都大大高于当时的规定用量。所以严格说,剂量之争是双方的关键之争。3 f1 g7 N. ~- J2 h" y: _
, ^4 [7 L* s. o) E
在鲍林去世之前,美国的权威机构———食品营养委员会对维生素C的推荐剂量是每天60毫克,有些营养学家认为只要30毫克到40毫克就行。可鲍林向人们建议的服用量是专家推荐剂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,这自然要遭到医学界人士的坚决反对了。美国健康基金会主席明确告诫人们:“所谓的大剂量维生素疗法必须避免。”医学界反对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重要理由是:这会使人得肾结石。但鲍林反驳说:尽管理论上有这种可能,可是在医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肾结石病例是因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而导致的。. ]$ r* Y) a, N9 c/ A- r3 N
8 I2 ?4 D/ F+ X4 J. \
在鲍林去世之前,双方始终是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 7 @1 t) d$ c5 t

6 m  N$ J: p$ W- L; k4 ?1 y功过是非谁能定
4 d( a: Y' U* b$ r+ N% S7 Y5 o+ t6 m
为了强化论点,鲍林在1985年的书中引用了首次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分离出抗坏血酸(维生素C)而荣获诺贝尔奖的艾伯特.圣捷尔吉博士给鲍林信中的一段话———“就抗坏血酸而言,从一开始我就感到人们被医学教育引入歧途了。他们认为,如果不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,就会患坏血病;假如你没有患坏血病,就是完全正常的。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错误。为了有完全健康的身体,你需要非常非常多的维生素C。我自己现在每天服用1克。这个剂量并非意味着真正的最适合剂量,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,人可以服用任何剂量的抗坏血酸,一点危险也没有。”
; u( U  C& r! N$ q, [) ?0 I/ U% W4 n: L: j3 J
然而,艾伯特.圣捷尔吉的看法同样没有被美国医学界所接受,而美国医学界的态度又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医学界。# R0 P! W9 a7 i% c+ |' S

# _9 r7 c7 ]+ R4 v; d9 x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,直到鲍林逝世以后,我们才初步看到了关于维生素C剂量和作用方面的一点变化:
4 M' W5 i" |" R5 U# o& |* E$ R' H$ {3 D7 n- J
1995年2月,美国心脏学会和部分营养学家向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机构建议:将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量由60毫克提高到250毫克到1000毫克。, Y$ g" j2 h) u, Y1 ~0 c2 z
% ~- y/ L) l! l5 A2 h2 J
1996年4月,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声称:一个人每天摄入200毫克维生素C是最理想的,而不是60毫克。6 A% o6 W* Z! V
0 y0 n0 R* q' @! ~$ Z* \6 Z
1996年《纽约时报》报道的一则调查称,约有30%~40%的美国人在服用维生素C,其中1/5的人每天服用量超过1克。
2 }8 j" F4 ^6 Q/ u$ z$ \% ]  l+ x0 L$ O4 A- F1 _7 N# M. w
1997年10月7日新华社电:《美国临床营养杂志》报道,研究人员对247名年龄在56~71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,其中有11%的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超过10年,这些服用者没有一人得白内障。研究人员认为,长期补充维生素C,可使白内障的危险减少77%以上———而鲍林早在1985年前就这样论述了,然而医学界原先不相信。
1 N) e# m0 I; `$ c
, q$ g# n- V9 D2000年美国药物研究所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评估认为:成人每天服用不超过2000毫克维生素C是安全的。
# K$ ]7 t* y; N% z! T. ]6 x: f1 H! z! J3 P( ]8 M
有报告称,据对14例临床实验证明,每天口服10克维生素C且连续3年,未发现1例肾结石。现在,多数医学界人士相信,维生素C确有一定的防治感冒的作用。研究发现,每天摄入300~400毫克维生素C的男性,要比日摄入量60毫克及不足60毫克的人多活6年。
/ m. e/ P' ~3 l: F6 O
5 k; A) O$ z: q9 ]3 H/ q4 x0 E如今,许多专家承认: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,能预防多种疾病,包括老年痴呆症。有报道说,“对18例晚期癌症患者,每天1次给予维生素C10克~20克静脉滴注”,结果14例全身骨关节痛患者治疗1周后有7例明显缓解。
: p1 l+ n, u  X1 ?  b( l7 v
( j# M5 t3 Q% \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2003年说过,他每天服用维生素C400毫克,并已坚持10年,并认为对预防血管硬化和防癌有益。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长柳启沛教授在1999年说:每日摄入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,没有发现有什么毒副反应,认为有关“肾脏的草酸结石和铁负荷过量”的毒性报告是没有根据的。! k6 k6 r/ i0 t6 R

& n$ S- w. s% Y$ H; l3 [; z科学未到尽头# D9 \1 e2 u; m
& g3 G/ l# o/ G1 u2 Z7 F% D
关于维生素C作用与剂量的这场大论战,鉴于美国的影响力和双方的知名度,一开始就越过了国境,波及到全球。各国的医学界人士起初差不多也都站到了美国同行那边。遥想当年,鲍林几乎是“孤军作战”地与众多医学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论争,他为此而受到的嘲弄和轻蔑是一位著名学者、也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。可鲍林在长长的20多年时间里,义无反顾地奋起捍卫自己的观点,这种勇气和探索精神令人深深敬仰。. V2 n/ R6 t4 u; f
4 g, M+ F* k' u) Y& ?
时至今日,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承认或接近承认鲍林的观点了,然而论争仍远远没有结束,例如,有些人认为维生素C能抗癌,有些人却认为它能致癌。总之,维生素C的作用与剂量问题仍需继续研究。而对鲍林个人的评价也相差极大。在我国,2003年出版的某些图书还在指责鲍林的维生素C观点是“谎言”、是“骗局”。2003年还有人在文章中批判鲍林的所谓“江湖医术”,还说什么“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在医学界声名狼藉”。直到2004年9月,依然有人在文章中称:维生素C的每天推荐用量应是50毫克!对此,不能不怀疑这些作者一味沿袭一二十年前的旧说,究竟是不了解新情况呢还是对鲍林存有偏见?- w2 k7 q" f: w5 L
1 a: L. O2 i8 d6 n2 p
不管怎么说,鲍林每天服几克、十几克维生素C,活到了93岁;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集先生几十年来每天服用维生素C600毫克,目前年过百岁且仍在笔耕;芬兰研究人员曾给60例老人每天服用维生素C1克~3克,连续服用两年半而无1例发生心肌梗塞和脑血栓……我们虽不能就此断定维生素C促进了健康和长寿,但至少表明:大剂量维生素C是于人无害的,所谓日服只能50毫克、只能60毫克的规定是不足为训的,鲍林的看法是有道理的,“权威”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,时隔许多年后仍在不负责任地指责鲍林搞“骗局”、搞“江湖医术”是极不应该的。  C" Q; n" t$ A9 h. z
. d9 o8 o5 c. x7 D
诚然,鲍林的某些观点是否有失偏颇,尚待实践进一步检验。即使有朝一日证明他的论点不够完美,他这种探求精神依旧值得人们学习。毕竟探索永无止境,毕竟科学未到尽头,我们没有理由因循守旧。这是维生素C大论战给我们的启示,更是鲍林之后的研究和实践给我们的启示。从这个角度看,鲍林的其他观点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。他说:
9 u: G" T1 Q' y8 C/ l5 l: `1 v* |9 e
“医生在行医时应当慎重是对的,但是,如果医学要进步,行医这行业也需要接受新思想。”) \) n9 v1 `2 q4 a8 R$ ]4 o; ~

# I4 Z7 \  Y) [% L) \4 ^& t“不要让医学权威和政治家们把你引入歧途。”7 d- L1 C9 l" E2 U) |
2 f# ^* E. P# L6 B6 o/ p7 d
“医生的意见不是一贯正确的,虽说其用心善良,患者要自己作出决定。”
2 }( l9 a) N' Z# ?+ y
: I5 k; S- d2 E  y' y- v他的弟子——英国首席营养学家Patrick Holford曾在《不生病≠健康》一书中如此写道:“莱纳斯·鲍林博士认为,未来的医学应该研究如何为人体提供适宜的营养,优化人体内的生化环境。他将这种医学称为‘正分子医学’,这个理论后来以‘最佳营养学’的名字广为流传。”' z. V8 S6 a  U" {8 J
7 X5 i( M' |/ K* C# t- V
而另一位深受他的思想和“特立独行”所影响的美国免疫学家麦伦·华斯博士* n, D) [9 n* `* w/ Q
* _/ Y- u7 q: A& z. K# O+ h
密西沙加中文黄页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广告合作(Contact Us)|关于我们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

GMT-4, 2024-6-9 08:4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